内外困顿:蒋介石生涯中最失意的一年,到底经历了什么?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乐鱼官方app > 新闻动态 >

内外困顿:蒋介石生涯中最失意的一年,到底经历了什么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1:17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1948年,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,这是蒋介石人生中最灰暗的一个时间段,当时的他彻夜难眠,哪怕是服用安眠药也于事无补,最后只能凭借饮用威士忌才能勉强入眠,无数个夜晚,当时的他都辄以长途电话与前线将领交谈,指导各地国军作战。这一年国内战局形势谁胜谁负早已命中注定,他的势力可以说是在逐步消减,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蒋介石变成了这般模样呢?

蒋介石的从政生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段,其一,当选总统,有不受宪法限制的“紧急处置权”,其二,正式宣告“隐退”,回到奉化老家在幕后操作国民党军政大权。

1948年3月29日,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召开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,选举国民政府正、副总统。当时的李宗仁准备参与副总统竞选,但是得到了老朋友的一致反对,不管是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,还是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,他们都竭力反对李宗仁竞选总统,说是这样势必不会得到蒋介石的同意,很有可能间接引发摩擦,促使两者关系更加僵化。

为什么李宗仁参与竞选,他的朋友们却都反应这么大呢?实际上这是因为在国民党的派系阵营中他们同属一派,像是李宗仁、白崇禧都是民国时期的新桂系领军人物,是人人称道的“桂系”,和浙江帮以及黄埔系都不同属一个阵营,并不被蒋介石所喜。

1927年8月,距离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政变仅四个月

白崇禧逼迫蒋介石下野,两年后李宗仁又组织大规模的桂系军队发起反蒋战争,次年再次力挺阎锡山、冯玉祥与蒋介石开战,战败之后率领一众军队回守基地,将广西打造成自己的天下,这一切都促使蒋介石恨不得早日将其除之。

就拿李宗仁而言,明明知道蒋介石不会同意他竞选,为什么还是要过来淌一趟浑水呢?这其实是因为背后有美国佬照应,要不然在这样的形势之下,李宗仁怎么会敢发力?

早在1947年7月,因为国民党军队连连溃败,美国政府当局就已经派特使魏德迈前来调查原因,在中国呆了一个多月,准备回国的魏德迈曾发表一篇文章,讲到中国需要富有感召力的领袖,蒋介石政权太过“腐败无能”、“麻木不仁”,实际上这都表现出了蒋介石实力已经衰退。

或许是考虑到魏德迈的“报告”太过敏感,美国当局并没有将其公布,反而是征询了司徒雷登的意见,那司徒雷登和魏德迈的看法一致,他讲道:“一切迹象表明,蒋介石目前基本已无威信,甚至有望成为过去式的人物......而李宗仁刚好与之相反,姿威日高,说他对国民政府没有好感的谣传,不能置信。”从这一点上看,我们就可以知晓,李宗仁参与副总统竞选,背后一定有着美国杜鲁门政府的授意。

基于这样的背景,李宗仁才会向白崇禧等一众好友致电,表明自己已决心竞选副总统,1月8日,在外国的记者招待会上,有记者还就这个问题做了询问,当时的李宗仁就表示:“我确实有这样的意图,不过目前蒋先生尚未同意。”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之后,在海内外都引起了不小轰动,各方友人都纷纷叫好。

就拿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为例,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就十分高兴,因为他知道一旦参加竞选,所有投票都是透明的,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。不久之后程潜、于右任等一众人都加入到了竞选副总统的行列之中,使得这支队伍愈发变得庞大。

国民大会在南京如期举行之前,李宗仁还特意拜访了蒋介石,简单寒暄过后,李宗仁向蒋介石阐明了自己的想法,之后老蒋讲道:“正、副总统的选举是民族政治的开端,不管是党内党外人士均可以参与竞选,他本人并无任何意见,会一视同仁,不带成见。”得到蒋介石的这番保证,李宗仁甚表欣慰。

大会开幕后,所有人都知道蒋介石一定是位居总统,所以就副总统候选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,按道理讲,凭借当前的国内形势,理应是非李宗仁莫属,然而因为有了蒋介石的干涉,一切都成了未知数。

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监委临时联合会议的召开,其实就是蒋介石在幕后操纵,表明上只是交换行宪意见,背地里是却是密谋将李宗仁踢出局。会议休息期间,蒋介石的秘书前来,传达了老蒋的想法:“考虑到副总统的竞选势必会导致党内出现很多摩擦,为了杜绝多种可能性,总裁有意将副总统候选人由党提名,若是大家没有异议,我就去向总裁报告。”

很多人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李宗仁听到他们各式各样争论之后,并未感觉这样争辩有任何意义,所以就道出了问题根本,实施宪政的开端就是选举正、副总统,任何国民都有合法参与权,若是仍旧由党委派,如何向人民交代?就这样大家最终不欢而散,蒋介石也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

这一次并未取得任何效果之后,蒋介石亲自召见了李宗仁,希望他放弃竞选,避免造成党内分裂。对此李宗仁表示自己是一定不会放弃的,戏台子都已经搭好了,这时候下去又算怎么一回事?

蒋介石强调:“如果我不支持你,你一定选不到。”李宗仁反驳道:“委员长,我一定选得到。”就这样这场会晤闹得两人都不好看,蒋介石甚至声称,李宗仁竞选副总统,我内心好比插了一把利剑,若是各位当真效忠于我,应迅速将此剑拔去。

因为就竞选总统以及副总统的问题,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很多情况,所以蒋介石不得已下令再次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,并表示自己不适合出任总统,想要卸任。没有人知道除了蒋委员长还有谁能胜任总统,所以蒋介石最后还是担任了国民总统。至于副总统的人选,此后又经过多轮竞选,受时局影响,最终还是被李宗仁以险胜的票数拿下。

可是尽管如此,透过李宗仁的回忆录,我们也可以得知,有关军国大事的会议,蒋介石照令不让李宗仁参加,与此同时,李宗仁的老搭档白崇禧也被撤了职,这一切都可以说明蒋介石在给李宗仁施压。

1948年5月20日,这是蒋介石以及李宗仁的就职仪式日,当时的很多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团体都做好了庆祝准备工作,所有的报纸当时也在报道“这一盛事”。宣誓时,蒋介石看着誓词高声地读道:“余仅以至诚,向全国人民宣誓。

余必遵守宪法,尽忠职务,增进人民福利,保卫国家,无负国民重托。如违誓言,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。谨誓。”看起来也是道出了不少心声,然而真正能做到几分呢?谁又知道?

1948年下半年,国内的战局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反攻阶段,先后发动豫东、济南战役,歼灭敌军数十万,成功解放了平遥、济南等诸多地区。之后发动的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,更是歼灭国军超百万,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以及华东、中原地区。同年12月,一场平津战役促使华北地区也被顺势解放,至此,国民党的气焰愈发弱了,而中国共产党新生力量更加顽强。

其实早在淮海战役快打完的时候,蒋介石就已经感觉到国民党在他手里马上就要走到尽头了,所以这时候为了数以万计官民着想,他就想要趁着国民党还有一点实力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,但是对于蒋介石的风评大家也都知道,别的暂且不提,就说重庆谈判,老蒋背信弃义,早已不得中共信任,所以他就想来找李宗仁共商大事。

蒋介石曾经两次向李宗仁表达自己想要隐退,希望李宗仁能接替自己的职位,而后与中国共产党讲和,对此李宗仁表示自己不能堪当大任,总裁都做不到的事,自己又怎么做到呢?他发出这样的疑问,一再不停婉拒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,这中间倒是也藏着李宗仁自己的私心,虽说这样的事情他确实做不了,但其实更多时候还是因为蒋介石不值得信任,毕竟两人早已相处二十多年,李宗仁知道蒋介石诡计多端,不守诚信。

次年1月4日,蒋介石亲自会见李宗仁,询问道:如今这一局面到底要怎么办?李宗仁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不过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国民党作战指挥不够统一,内部派系林立太过严重,后来老蒋再次表达了自己想隐退的想法,希望李宗仁出任总统一职时,这一次李宗仁再次婉拒了。蒋介石暴怒之下表示,按照立法倘若是我辞退,不管是你做还是不做,你都得做,李宗仁仍旧坚持自己处理不了现在的这种局面。

1月21日,蒋介石正式发表宣言:考虑到当前国内形势,我个人必须隐退,让德邻兄依法执行总裁职权,与中共进行和谈。五年之内我不会干预政治,但愿意从旁协助。”此言一出,会场上气氛变得十分低沉。有将领建议道:“总裁我们不应撤退,应继续与共产党进行作战,不死不休。”对此蒋介石只是表示自己心意已决,当天将所有事都转交给李宗仁后,就乘坐飞机回浙江奉化老家去了。

或许讲到这里大家都以为蒋介石是真的有求和之意,也愿意撒手兵权,但其实事情并非如此,老蒋毕竟是老蒋,若真的走到这一步,轻易就放弃了,他也就不是蒋介石了。蒋介石的秘书,号称蒋氏第一号笔杆子的陈布雷,其逝世后的书籍很好地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道理,曾经他就奉劝过蒋介石罢兵,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协商,尽早使得中国结束内战,让黎民百姓免于祸患。可是蒋介石并未听从,反而听到这样的话十分反感,于是陈布雷为了不让老蒋猜疑,以身殉职,这一切都可以说明蒋介石从未想过与中共和谈。

难道说蒋介石的隐退是真的隐退吗?其实不然,若不是1948年这一年过得太过黑暗,老蒋也不会做个表面功夫说什么自己想要归隐山林。不管是从小的经历,还是长大后的磨练,都促使蒋介石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东西,成王败寇这样的结果或许他可以接受,但是你让他缴械投降那是绝不可能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很多人物都很难进行评判,但不得不说,老蒋作为很多国民将领心目中的一代枭雄,这一年过得实属太过惨淡。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乐鱼官方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